“批孔”:开启新文化倡导的一道闸门
作者:
陈方竞
关键词:
《新青年》
出版广告
批孔
《通信》
文学革命
摘要:
1919年的“《新青年》一至五卷合装本”出版广告不仅提醒后人,批孔并非空穴来风,又说明《新青年》此后的作为,以至“许多现今正在讨论的问题”,几乎全都派生于批孔,并预言“将来”必会因此产生“许多纠葛”。2至3卷《通信》较之陈独秀《新青年》上的批孔文章,更具有批孔过程的“纪实”和“实录”性,而可见这一过程的艰难和丰富。对“批孔”与“文学革命”二者由此及彼的关系体味最深的,除了陈独秀、胡适,就是钱玄同,还有鲁迅、周作人。在此后的历史上因此而产生的一次次“纠葛”中,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并没有在这些当事人身上隐去,所发出的声音虽然有别,但是都一致坚守《新青年》当年的精神.
上一篇:跨文化交际理论从欧洲中心到多中心演进探析
下一篇:汉代“新声”初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