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期刊

中文核心期刊(2011)
中文核心期刊(2008)
中文核心期刊(2004)
中文核心期刊(2000)
中文核心期刊(1992)
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期刊导读 > 2009 > 05 >

从环境美学到城市美学

作者: 程相占 [1] 阿诺德·伯林特【美】 [2]

关键词: 环境体验 审美融合 参与美学 消极审美价值 城市生态系统


摘要:

在最宽泛的意义上,环境美学关注的是:人类作为整个环境复合体的一部分,审美地参与到环境中;在环境中,感官的内在体验和直接意义占据主导地位。因此,环境美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环境体验,即研究环境认知维度中所包含的直接而内在的价值。环境体验是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综合体验活动.它是由“审美融合”这一术语描述得最佳、最清楚、而又最容易理解的经验之一。在体验环境时,审美融合普遍发生,并且出现于艺术语境之外,这一事实必然促使我们将美学理论扩展到艺术领域之外.从而扩展到广泛的环境情境;。审美融合也由此对传统的“审美无利害性”、“审美静观”等构成了重新修正和反思。从理论上说,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与人建环境,城市环境是最重要、最复杂的人建环境。城市环境的审美价值要远远大于通常说的“城市美”。更进一步说,城市美学也必须考虑消极或负面的审美价值,“消极审美价值”可以启发我们创造一种新的美学观念——“否定美学”,通过它,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反思今天的城市美学。同时,在研究城市美学问题时应将生态学与“融合理论”结合起来,在一个富有人性且功能正常的审美生态系统中,城市景观并非外在环境,在城市规划中认真考虑审美融合。将是城市景观人性化的重要步骤。

上一篇:从“遣有”到“即有”——论玄言诗转入山水诗的内在理路
下一篇:大众国学、世代累作及其他——读《在书场与案头之间》有感